党的二十大陈诉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尺度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生长,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尺度自由贸易区网络。作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主力军,“中国建造”不仅打造了一个个令世界惊叹的超级工程,缔造了蜚声海外的国家品牌,更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有力见证。从中老铁路到雅万高速铁路,从非洲第一高楼到2022卡塔尔足球世界杯主体育场——卢赛尔体育场,中国加入建设的路、港、桥、高铁等遍布世界各地,不仅便利了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也彰显了“中国建造”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工程建设尺度“走出去”
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事情会议指出,要推进工程建设领域职业资格国际互认、工程建设尺度的国际化对接与融合。这不仅明确了我国工程建设尺度“走出去”生长偏向和目标,也让工程建设尺度“走出去”法式越发有力。
在“一带一路”海外工程中,中国尺度主要用在工程设计、土建施工、机电设备安装、装饰装修和产物质料设备上,尤其是在电力工程、铁路交通运输工程、通信建设工程领域的应用比力强劲。公路、机场、口岸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民用建筑领域、石油化工领域等在工程项目中执行中国尺度也占有一定比例。
2013年以来,我国工程建设尺度国际化能力和水平已有较大提升,在牵头制定国际尺度、负担国际尺度组织技术机构领导职务等方面取得突破,落地了一大批接纳中国尺度的海外项目。好比,由中国施工企业承建的越南河内地铁2A号线,其线路参照中国技术尺度设计和建造,运营核心设备亦接纳中国产物,是联合中国技术、中国尺度、中国设备、中国经验配合“走出去”的一次乐成范例。又如,东南亚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雅万高速铁路铺轨通道全面买通,全线总重3.8万吨的钢轨均接纳中国尺度定制生产。作为中国与印尼“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速铁路是我国高速铁路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工业链在海外落地。再如,凭据中国铁路I级尺度设计建造、两国配合运营的中老铁路,在开通7个月后完成万象南站换装,货运线路直达泰国,买通了泛亚铁路网的中线通道,有力提升了国内建筑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分享了中国技术和中国方案,展现了我国建筑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2022年,国际铁路联盟(UIC)宣布实施由我国主持制定的UIC尺度《高速铁路设计基础设施》,成为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设计领域的首部国际尺度,不仅为世界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孝敬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发动了我国“走出去”项目中相关技术产物的应用。
最新统计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建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执行中国尺度的占比凌驾1/3,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技术支撑。
先进技术“走出去”
如果说中国尺度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拓宽了门路,那么中国先进工程技术“走出去”则为更多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国企业提升了竞争力,成为“中国建造”重要的“硬功夫”。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连点成线到面,得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支持。我国建筑业“走出去”从最初单一的劳务输出转向工程总承包、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等多元化模式,对外承包工程的规模不停增大、技术含量逐渐增加,上天、巡地、跨海,工程科技支撑了“一带一路”沿线铁路、公路、口岸、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勘察、设计、建造和运营,解决了众多庞大的技术难题,助推了各国经济生长,为沿线国家共享生长结果,打造甘苦与共、命运相连的生长配合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马尔代夫社会住房项目缔造了马尔代夫建筑史上多个“首次”:实现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基坑开挖最深、接纳铝模施工工艺、使用全钢轻型提升脚手架、大批量接纳海沙自制砖等。
被誉为“非洲第一高楼”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在建造过程中,创下多个在埃及的施工纪录,将全自动、智能化技术融入施工细节,路灯路牌接纳自动化控制,生活垃圾实现自动化处置,安防、火灾报警、楼宇控制系统实现统一智能管理。
阿尔及尔机场新航站楼项目接纳绿色建筑设计尺度,从航站楼建筑立面、质料、能源选择等方面对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自然采光设计、建筑遮阳设计、自然通风设计等方面进行优化,通过有效利用自然通风,减少空调使用,节约能耗。
这些先进技术背后,虽陪同着严苛自然环境的挑战以及极高的技术要求,但中国建设者们精益求精,凭借超强实力在当地工程领域创下一个又一个的“第一”与“首次”,一次次展现了“中国建造”的雄厚实力,让“中国建造”成为中国合作伙伴的可靠选择。
据统计,2022年1月~11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4632份,新签合同额6579.1亿元人民币;完成营业额4820.9亿元人民币。更多的“中国建造”正穿山越岭、跨越海峡,将世界联通起来。
建造品牌“走出去”
无论是要害通道、要害都市、要害项目,还是连接陆上公路、铁路门路网络和海上口岸网络,我国建筑业企业凭借创新经营模式、加大技术研发等收获了众多国家拥趸,中国建造正从“业务全球化”迈向“品牌全球化”。
随着“中国建造”的金字招牌越来越闪亮,我国建筑业“走出去”地域范围从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域为主生长到全球190余个国家和地域,业务范围由亚非拓展到全球主要国家。
在欧洲,塞尔维亚科斯托拉茨电站二期项目实现了该国“所有人都将有电可用”的目标;在非洲,卢旺达那巴龙格河二号水电站顺利开工,不仅成为两国传统友谊的生动体现,更是中卢互利共赢合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在亚洲,孟加拉国备受瞩目的“梦想之桥”——帕德玛大桥正式通车,居民往来需要摆渡的历史彻底结束……一个个互利共赢的故事,正是“中国建造”品牌影响力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中国建造”品牌在国际上稳扎稳打、逐步生根。2022年1~11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893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新签合同额1310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6%。
现阶段,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法式显著加快,海外资产、营收比重不停上升,规模优势日益凸显,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停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取得了长足生长,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对外工程承包遍布全球190余个国家和地域。2013年以来,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新签合同额总体保持连续增长态势。2021年,79家企业入选全球最大的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企业数量和业务占比从2014年开始连任全球第一,“中国建造”品牌影响力连续提升。
从“尺度出海”到“技术出海”再到“品牌出海”,中国加入建设的高速公路、高铁、口岸、桥梁、电站、体育场等基础设施在全球多领域多地域全面开花,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生长与民生改善的同时,也在当地民众中赢得良好口碑。其背后不仅凝聚着中国智慧,更彰显出“中国建造”不停增强的实力,“中国建造”正成为添彩美好世界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