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起典型问题敲响过廉节警钟
近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五一”节点密集通报了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数据显示,4月24日至5月1日,纪检监察机关通过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共通报曝光13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其中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占比最多。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违规吃喝、违规发放津补助或福利三大类问题,分别占通报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总数的56.3%、36.0%、9.8%。
有的用公款装修接待场所或购置房产作为用餐场所,进行隐蔽吃喝。湖南省吉首市交通运输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杨洪波为规避公务接待监管,与某私营餐馆商议,由交通运输局出资19.7万元将该餐馆顶楼装修作为该局接待场所,至餐馆停止营业前,该局每月均会到该餐馆吃两三次饭。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原区委书记、一级巡视员王希静违规使用国有资金购置装修一套别墅,供其个人招待使用。
有的“一把手”带头搞“四风”,污染一方民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检察院原党组书记、检察长戴平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衢州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党委书记、局长汪啸山公车私用;慈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局级干部、市市场协会会长沈箭达借考察之机公款旅游……浙江通报的案例表明,个体“一把手”把作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抛在脑后,高压之下仍不收敛不收手,性质、影响恶劣。
有的自律不严、逐渐迷恋,由吃喝收礼演变为权钱交易。陕西省汉中市委原常委、统战部部长党振清自2008年起,先后违规收受管理和服务工具等17人所送礼金、美元、手表、高等白酒,并多次违规接受私营企业主部署的宴请。党振清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沦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最终受到“双开”处分,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糜烂和不正之风相互交织、节假日期间“四风”问题易发多发是各地通报的配合特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刻掌握不正之风与糜烂互为表里、同根同源的关系,坚持风腐同查,既严肃查处不正之风背后的糜烂,也深挖细查糜烂案件中的作风问题,对不收敛不收手、情节恶劣的一律从严处置,连续释放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
辽宁省粮食生长集团彰武粮食储蓄库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朱洪阜因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公车私用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后,又于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公车私用36次,顶风违纪,情节严重,受到取消党内职务、政务免职处分。
紧盯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与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大监督检查、明察暗访力度,严肃查处躲进内部场所吃喝、违规收送和消费高等烟酒茶等问题。
湖北省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开展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补助或福利、违规吃喝、公车私用、违规操办婚丧喜庆等专项检查、明察暗访,对不正之风露头就打、重复敲打。福建省纪委监委突出靶向施治,连续推进“一县一清单”专项整治,不停提升发现问题能力,对顶风违纪的从严处置,强化震慑效应。
一体推进“三不”是加强作风建设的一定要求。各地纪委监委着力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紧盯“四风”隐形变异问题特别是风腐一体典型案例,加强研究分析,推动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湖南省专门通报了8起违规收受红包礼金典型问题。通报指出,红包礼金绝非小事小节,要求全省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引以为戒,坚决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切实整改到位。
纪检监察机关以节点为“考点”,节前教育提醒、通报曝光,节中监督检查、明察暗访,节后严查快处、推动整改。今年春节,辽宁省大连市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就地发现一公职人员违规收受节礼的问题线索。该市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在查处该区综合执法中心六级职员张瑞松收受辖区某超市经营者赠送的酒水饮品等礼品后,专门召开行政执法领域廉政谈话会对案件进行通报,并向发案单元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连续跟进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情况。